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邮政管理整顿和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通知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22:52: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5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邮政管理整顿和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通知的通知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邮政管理整顿和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通知的通知


泸市府办发〔2001〕5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邮政管理整顿和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的通知 》(川办发〔2001〕34号)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九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政管理整顿和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的通知
                    川办发〔2001〕34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目前,我省信件寄递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各种非邮政速递公司已达100余家,仅成都市就有5 0多家,大多存在超范围经营邮政业务和非法从事信函寄递业务的现象,速递市场无序竞争 的混乱状况相当严重。为了维护人民群众通信权利,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现就加强邮政管理 ,整顿和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当前我省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 务。我省信件寄递市场的混乱已对国家信息安全造成了危害。目前我省非邮政速递公司(企 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外资、合资的速递公司在经营货物快递的同时,非法经营信函的 进出口寄递业务,造成信函进出口的多渠道,逃避国家安全部门监管,极易造成泄露国家秘 密,威胁国家安全;二是国内一些运输企业开办的快递的公司,超范围经营,非法揽收信函 ;三是一些个体户开办的速递公司,不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条件简陋,冒用 邮政企业的名义或专用标识收寄信件,欺骗用户,侵犯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整顿 和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势在必行。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就此作了重要批示:“国内外快 递公司从事邮政业务的为数不少,任其下去,势必搞乱邮政市场秩序,危及国家、民族利益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充分认识信件 寄递市场的混乱对国家信息安全的危害性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性,从讲政治的 高度,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邮政管理,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对 促进我省邮政事业的发展,提高我省邮政业在我国加入WTO后的竞争力,更好地保障公民通 信权,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依法维护邮政专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依法维护邮政专营。凡信函、印刷品、文件和与外 贸、金融、科技、文化等有关的纸质或计算机软件资料以及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均属 邮政专营项目,其他任何机关、企业或个人不得收受办理。各级邮政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 加强邮政管理,在整顿和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的同时,不断改善邮政服务质量,提高服务 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用邮需要。
  三、切实加强邮政特快专递管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四川省邮政特快专 递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43号令),依法对邮政快件进行监督管理,切实做到有法 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邮政部门是我省邮政特快专递的行业主管部门,对非法从 事邮政特快专递经营活动的企业和单位要依法坚决查处;工商行政、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 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特快专递经营活动的企业和单位要依法坚决查处;工商行政、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特快韦递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公安、国 家安全部门要依法对邮政快件进行监督管理,尽快扭转目前速递市场无序竞争的混乱状况。 
  四、大力整顿速递市场秩序。省政府决定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速递市场专项治理活动 ,坚决查处和打击非法经营信函业务的行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各 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非邮政速 递公司登记注册时,应将邮政行业管理部门的审批手续作为必备条件之一,并严格审核非邮 政速递公司的经营范围,严禁从事信函业务经营。公安、国安、海关等部门要加强对文件、 资料的出入境监管,对利用非邮政渠道寄发的国际专递信函或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依 法予以扣留,并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对拒绝、阻碍执法的行为和当事人要严厉查处 ,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辽源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政府


第 77 号


《辽源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9月29日市政府六届二十八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代市长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辽源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凡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树木为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100年至299年的树木为国家二级古树。
本办法所称名木是指稀有、珍贵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价值及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三条 我市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我市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市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经费从市财政每年安排的绿化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有权制止和检举。
第七条 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鉴定,列为保护的古树名木,由市政府公布后,统一登记、编号、建立档案、设立标志。
第八条 古树名木实行属地管理,并按照下列规定实施:
(一)生长在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游园、广场、街路等公共场所的古树名木,由市、县区园林管护单位负责保护和管理;
(二)生长在各单位管界内及个人庭院中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和个人负责保护和管理;
(三)生长在铁路、公路、河道和风景名胜区的古树名木,由铁路、公路、河道和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和管理;
(四)生长在居民居住区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县区政府确定的单位负责保护和管理;
(五)生长在集体所有土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保护和管理。
第九条 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签定责任书,责任书要明确管护责任及相关事项。
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向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变更后的古树名木管护单位或个人重新签定责任书。
第十条 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应接受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并按照古树名木技术规范进行保护和管理。古树名木长势衰弱、受到损害时,应及时报告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并按照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治理、复壮。
第十一条 古树名木应设定保护范围。
古树名木保护范围为:针叶树为树干以外10—15米;阔叶树为树冠垂直投影内;古树群(5棵以上)周围应根据树木生长的实际情况,划出一定的保护范围。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古树名木的,建设单位应在建设项目动工前,提出避让或保护措施,并报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因特殊情况确需移植古树名木的,须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市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移植,并按规定缴纳古树名木补偿费。
第十三条 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对已死亡的古树名木,不得擅自处理,须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予以注销登记后,方可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禁止有下列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一)砍伐;
(二)擅自移植;
(三)摘取古树名木果实、种子、树叶;
(四)淹渍树根、封砌地面、遮挡日照等;
(五)在树干上刻划、钉钉或缠绕绳索、铁丝等;
(六)在生长保护范围内擅自搭建构筑物、埋设管道、挖坑取土、堆放柴垛等物料或倾倒垃圾、溶盐雪及其他污染物;
(七)损毁保护标志及设施;
(八)其他有损古树名木生长的行为。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负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三)至(八)项规定的,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责令其停止侵害,恢复原状,并处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韩玉山与定兴县房地产公司房产纠纷一案的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韩玉山与定兴县房地产公司房产纠纷一案的函

1989年11月24日,最高法院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冀法(民)[1989]126号关于韩玉山与定兴县房地产公司房产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我们认为该案当事人之间的房屋产权纠纷属于土改中遗留的落实政策问题,定兴县落实私房政策办公室和县政府既已行文确认该房屋的产权归属,原告对该处理不服,根据我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3)条之规定,应告知其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
以上意见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