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发布《杭州市汽车驾驶陪驾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文本)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17:27:2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4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发布《杭州市汽车驾驶陪驾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文本)的通知

浙江省杭州市交通局


杭州市交通局关于发布《杭州市汽车驾驶陪驾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文本)的通知 
(杭交发[2002]128号)


杭交发〔2002〕128号

杭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交通部〔1996〕第11号令)的有关精神,为规范杭州市汽车驾驶陪驾服务市场,局于2002年7月24日制定了《杭州市汽车驾驶陪驾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市政府法制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有关意见,我局对《杭州市汽车驾驶陪驾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和第十六条作了修改,现予发布,请认真贯彻执行。

杭州市交通局
二OO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杭州市汽车驾驶陪驾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汽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规范陪驾服务市场,提高陪驾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陪驾服务业户和驾驶员的合法权益,满足道路运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交通部〔1996〕第11号令),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杭州市从事汽车驾驶陪驾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陪驾业户),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汽车驾驶陪驾服务是指陪驾业户对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为熟练驾驶技术而提供有偿服务的经营行为。
  第四条 杭州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市汽车驾驶陪驾服务业,杭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受杭州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依照本办法行使陪驾服务业的行政管理职责,并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从事汽车驾驶陪驾服务的业户必须依法向杭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条 陪驾业户的开业技术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相应机构和陪驾人员;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陪驾车辆;
  (三)注册资金在十万元以上。
  第七条 申请者凭许可证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开业。
  第八条 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构每年对汽车陪驾业户及所属的陪驾人员和陪驾车辆进行审验,并对陪驾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条 陪驾业户接纳驾驶员进行陪驾服务,双方应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相应的 法律责任。合同由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统一监制。
  第十条 陪驾业户进行陪驾服务的主要职责是:
  (一)介绍车辆性能;
  (二)传授汽车安全检视及保养知识;
  (三)介绍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培养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意识。
  (四)回答驾驶人员的行车疑问;在驾车过程中进行动作的纠正及技巧传授;提高驾车人员对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的判断、处理能力。
  (五)传授车辆故障及出险的应对措施;
  第十一条 从事陪驾服务的汽车必须持有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构核发的教练(陪驾)车证。无教练车号牌的陪驾车辆,其车门两侧必须统一喷有陪驾业户的名称。陪驾车型不限,其技术状况应符合二级车以上标准,按规定装有副制动装置及其他安全防护装置。
  第十二条 从事陪驾服务的人员必须持有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构核发的《浙江省汽车驾驶培训教员准教证》(以下简称准教证),其陪驾车型必须与准教车型相符;其服务单位必须与《准教证》相符。
  第十三条 陪驾业户在陪驾服务中不得从事汽车驾驶初学培训及其它客、货运输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 陪驾业户向驾驶人员收取陪驾服务费,其标准应符合物价部门的规定。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构)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一一三九次会议通过)

  法释〔二○○○〕四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变造、倒卖变造邮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一一三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二○○○年十二月九日起施行。

   二○○○年十二月五日


  为了正确适用刑法,现对审理变造、倒卖变造邮票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解释如下:

  对变造或者倒卖变造的邮票数额较大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常州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常政发〔2009〕170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和《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苏政发〔2009〕130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市人口状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市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统计信息,对科学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国家、省和市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二、普查的时间、对象和内容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
  三、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人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并抽调主要业务骨干直接参加市普查办公室工作。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的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镇(开发区、街道)、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也要相应建立普查工作机构,镇(开发区、街道)分管领导要兼任办公室主任,组织协调开展本地区人口普查工作。届时要抽调或招聘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强、文化素质较高、懂政策、熟悉本地情况、有一定调查工作经验、身体健康的同志担任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并认真做好培训和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
  四、普查的经费保障
  国务院规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全市各地普查经费由同级财政负责解决,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各地要加强对普查经费的管理,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落实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以及办公用房、交通工具等必要的工作条件,以保障人口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五、普查的工作要求
  坚持依法普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人口普查的有关制度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谎报、瞒报、拒报普查项目,也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各级统计执法机构和监察机关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人口普查取得的数据,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各级行政管理工作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严格数据质量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认真落实普查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制度,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对普查培训、摸底、登记、复查、汇总、抽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为确保人口普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将与各辖市、区政府签定人口普查工作目标责任状,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奖罚分明,有序推进。
  加强宣传动员。各地要制定宣传工作规划,组织协调新闻媒体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以及户外广告牌、宣传画、宣传栏、手机短信等各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教育广大普查工作人员依法开展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附件:常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二○○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附件:

常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俞志平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蒋华平  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荣平  市统计局局长
      石小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葛树明  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月冬  市财政局副局长
      张秀华  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成 员:李亚雄  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吴全清  市监察局副局长
      孙茂斋  市台办副主任
      余建新  常州日报社副总编
      黄和明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庄小涛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郑 辉  市教育局副局长
      刘 佩  市民政局副局长
      董保国  市司法局副局长
      杭 勇  市人事局副局长
      刘京亭  市劳动保障局调研员
      赵维忠  市建设局副局长
      谢小方  市农林局纪检组长
      宗培立  市文广新局助理调研员
      周秀华  市卫生局助理调研员
      谢卫平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孙婉如  市房管局副局长
      王汉潮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沈一林  市外事办主任
      孙明敏  市法制办副主任
      恽 爽  市侨办副主任
      周建忠  市工商局副局长
      薛 晔  共青团常州市委副书记
      周 琪  常州军分区司令部军务办主任
      周 新  武警常州支队副支队长
      吴志刚  市统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吴志刚兼任办公室主任。